AI和机器人养老,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2025-11-15 11:50:03
创始人

当前AI与机器人技术已在养老领域初步应用,它们并非要完全替代人工,而是通过人机协作的模式,在康复、护理、陪伴等环节发挥辅助作

用,以缓解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压力。

目前,养老机器人的应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

· 🤖 康复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主要专注于辅助行走、上肢或下肢康复训练以及运动功能重建。例如,傅利叶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和程天科技的助行器就是其

中的代表。目前,部分消费级产品已经上市,价格正逐渐变得亲民,它们主要服务于老人康复的后期阶段和日常助行。

· 🤖 护理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聚焦于养老护理中的刚性需求,旨在解决护理工作中最棘手、最耗力的环节。它们的功能包括为失能老人进行大小便清洁、便

携洗浴、辅助进食和移位搬运等。国内企业如“作为科技”和“如身齐家”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其功能通常较为专一和实用。

· 🤖 陪伴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主要提供语音交互、生活提醒、紧急呼叫和情感陪护等功能。像“小丽”陪伴机器人和“大头阿亮”等产品,能够完成基础的

生活助手和互动任务。然而,它们在理解复杂人类情感、提供深度共情方面仍然存在局限。

💡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养老机器人前景广阔,但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还需解决一些问题。

· 市场需求巨大:中国有超过45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而养老护理员缺口高达550万,这为机器人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据预估,2024年中

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到2029年有望增长至159亿元。

· 政策大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已联合启动试点,在2025至2027年间,推动机器人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景的应用验证和迭

代升级。

· 面临的现实瓶颈:

  · 安全与可靠性:例如,喂饭机器人若遇到老人呛咳,还无法像人一样及时拍背防护,因此对安全性要求极高。

  · 成本与盈利:智能养老设备研发成本高,导致产品价格昂贵,使得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 情感交互短板:目前的机器人大多按预设程序运行,难以真正读懂老人语气中的落寞,无法替代亲情的温暖。

🚀 未来发展趋势

养老机器人的未来,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演进:

· 技术融合:结合AI、机器学习和物理学模型,让机器人能更精准地预测和适应老人的需求。例如,国外研发的一款可穿戴肩部机器人,已能以

94.2% 的准确率预判使用者肩部的运动意图。

· 人机协作:未来的主流模式是 “人机协作” 。机器人负责标准化、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如清洁、搬运),而人类护理员则专注于情感关怀、

精神慰藉和复杂的决策判断。

· 新商业模式:为了降低用户初次使用门槛,租赁模式正被积极探索,让老人和机构能以更低的成本体验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