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如何合法地实现?

2025-11-18 17:25:17
创始人

关于“生前预嘱”与“安宁疗护”在中国的实现路径在中国,随着对个人生命尊严的日益重视,“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正逐渐获得法律与政策上的支持。要合法地实现这两点,您可以参考以下具体说明。

---

一、 生前预嘱 (Living Will)

1. 核心概念

生前预嘱是指个人在意识清醒时,提前签署的指示文件,明确自己在位于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是否接受或拒绝某些医疗护理(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等)。

2. 法律与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生命权包含“生命尊严”的规定,为生前预嘱提供了法理基础。

· 地方立法先行:深圳市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率先实现突破,明确规定经公证或有见证人见证的生前预嘱,医疗机构在患者临终时应予以尊重。

3. 如何合法实现

· 订立形式:可以采用书面或录音录像的形式订立。

· 确认程序:为确保其法律效力,生前预嘱必须经过以下程序之一:

  · 公证:前往公证处进行正式公证。

  · 见证:由两名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并签字(注意: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不能作为见证人)。

· 内容建议:在文件中应尽可能清晰地说明在终末期希望“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措施,例如:

  · 是否进行创伤性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切开)。

  · 是否使用长期生命支持系统(如呼吸机、人工喂养)。

  · 是否希望得到充分的镇痛和舒适护理。

---

二、 安宁疗护 (Palliative Care)

1. 核心概念

安宁疗护并非放弃治疗,而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料。其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2. 法律与政策支持

· 国家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正式发布《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在全国范围内对服务内容、流程和质量进行规范与推广。

· 地方实践:许多地区,如大连市等,正在积极推进安宁疗护中心、病区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网络覆盖。

3. 如何获得服务

· 服务提供方:可以咨询当地设有安宁疗护中心或病区的医疗机构(包括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科医院)。

· 团队构成:安宁疗护通常由一个多学科团队提供,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师、社会工作者以及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共同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

---

 重要提醒与注意事项

在具体操作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您特别留意:

· 生前预嘱的生效与变更

  · 生效条件:生前预嘱仅在患者处于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且本人无法自主作出医疗决策的情况下才会被启动。这个状态的判断,必须由医疗机构做出专业评估。

  · 随时撤回:您在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可以随时通过书面、口头或其他方式撤回或修改您的生前预嘱。您最新的意愿才是最终决定。

  · 与家人沟通:尽管法律保障患者的意愿,但在实际操作中,提前与家人进行充分、坦诚的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对于生前预嘱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在临终时刻产生家庭分歧和医疗纠纷。

· 安宁疗护的核心理念

  · 需要明确的是,选择安宁疗护是将治疗目标从“治愈疾病”转向“减轻痛苦、提升生命质量”,这是一种积极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选择。

 当前实践中的情况

· 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的推广和实践程度存在地区差异。深圳在立法和实践方面走在前列,而其他地区多在探索阶段。建议您重点关注所在地的具体政策和医疗资源。

· 观念转变:传统观念中对死亡话题的避讳,是推广生前预嘱和安宁疗护的一大挑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开始关注并接受这种更理性的生命态度。

希望以上清晰的语言描述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