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推销员骗买保健品,子女该怎么办?

2025-11-11 21:49:20
创始人

看到父母或家中长辈被推销员欺骗购买昂贵的保健品,作为子女,既气愤又心疼。处理这种老人被骗情况需要耐心和策略,既要解决问题,

又要顾及老人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步:控制情绪,沟通为先(切忌指责)

这是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步。当你发现老人被骗这件事时,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生气地指责父母“你怎么这么傻”、“又乱花钱”。

1. 表示理解,而非指责:先肯定他们的初衷。可以说:“妈/爸,我知道您买这个是为了身体健康,想减轻我们的负担,不想给家里添麻

烦。”

2. 倾听缘由:耐心听他们讲讲推销员是怎么说的,这个产品有什么“神奇”的效果,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既能让你了解情况,也能让

老人感觉被尊重。

3. 表达关心: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心疼钱,是担心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吃坏了您的身体,那才是最大的麻烦。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目的:打破老人的心理防御,让他们从“害怕被批评”转变为“愿意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步:收集信息,分析情况

在沟通中,冷静地收集以下信息,以便后续行动:

1. 产品信息:保健品的名称、品牌、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是否“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

2. 购买凭证:合同、收据、发票、转账记录等。

3. 销售方信息:公司名称、推销员姓名、电话、销售地址或讲座地点。

4. 宣传证据:如果推销员有夸大宣传的传单、视频、音频,尽可能保留下来。

第三-步:采取行动,多管齐下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多种措施:

1. 与商家协商退货(首选)

· 陪同老人前往:子女陪同老人一起去销售点,气场更强,也防止老人再次被忽悠。

· 明确诉求:直接、冷静地提出全额退款的要求。

· 摆出证据和法律依据:

  · 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告知对方,其虚假宣传和向老年人推销高价商品的行为涉嫌欺诈。根据法律,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

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 引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虽然保健品不完全适用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但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

· 录音录像:在沟通过程中,在不侵犯对方隐私的前提下(告知对方你在录音),可以进行录音录像,作为证据。

2. 寻求外部帮助(协商无效时)

如果商家拒绝退款,立即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市场监督管理局:拨打 12315 热线或通过其官方网站、APP、小程序进行投诉。这是处理消费纠纷最直接、最有效的部门。提交你收集

的所有证据。

· 消费者协会:向当地的消协寻求帮助。

· 公安机关:如果涉及金额巨大(通常超过3000元),且有明显的诈骗行为(如虚构疗效、假冒医生等),可以拨打 110 报案或到辖区

派出所报案。

3. 情感补救与知识科普

在维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老人的“售后工作”。

· 普及保健品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父母:

  · “保健品不是药品”:它不能治疗疾病,最多只有辅助调节功能。

  · 认准“蓝帽子”标志:教他们认识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

  · 警惕“特效”宣传:凡是宣称能“根治”、“药到病除”、“无所不能”的,都是骗人的。

· 带他们去正规医院体检:让权威的医生告诉他们真实的健康状况,并遵从医嘱进行调理或治疗。医生的一句话,顶过推销员的千言万语。

· 用亲情填补空虚:很多老人被骗是因为孤独,推销员恰好提供了情绪价值。子女要多回家看看,多打电话,组织家庭活动,让他们的情

感有寄托。

总结与提醒

· 核心原则:对事坚决,对人温柔。坚决打击不法商家,温柔对待父母。

· 预防大于补救:平时多给老人分享一些保健品诈骗的新闻案例,给他们“打预防针”。

· 替代方案:鼓励父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跳舞、下棋、书法、旅游等,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起来,自然就不容易陷入推销员的“温

情陷阱”。

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社会都在关注老年人被骗的问题,法律和政府机构都是你的后盾。保持冷静,用智慧和爱来解决问题,一

定能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并让父母从中得到教训,避免再次上当。